西泠2019秋拍 / 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
诗中吉金,其华灼灼
《诗经》:钟鸣鼎食的吉金世界
文/ 同古堂
有人说,如果把中华文学史比作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那《诗经》就是唐古拉山上那最清澈甘美的源头。
孔子亦言:“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诗经》的美好中,那些三千多年前的岁月,总是让我们如此留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难怪,梁启超也不胜慨叹“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诗经》中的烂漫纯真与情深意切,令人寤寐思服。不过,除了“在水一方的伊人”外,我也同样向往诗中那个钟鸣鼎食的吉金世界。
▲《诗经》
○
诗中吉金
《诗经》中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11篇,而言及“吉金”的多达四十余首。尤其是祭祀诗或燕飨诗中,出现的青铜礼器,更是不乏,如酒器、食器、乐器、杂器等,皆可得见。
自“夏铸九鼎”,青铜文明始开序幕。此后,商周器物最是精美,尤其礼器上各纹饰或铭文,犹若古老图腾,呈“拨尔而怒”之风尚,钟鸣鼎食,渐为国之重器。
作为礼器,青铜也真正从原始契合着炎黄子孙“藏礼于器,寓教于艺”的美学追求,这是华夏特有的文化符号与辉煌鼎盛。
如今,青铜器,这一古老的艺术,已经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但是这些器皿上镌刻的图饰与文字,却依然充满了震撼灵魂的庄严与格调。彼时的民族礼乐制度、宗法精神、社会等级乃至于信仰等,这是祖先的记忆与传承。
▲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
西泠2019秋拍
○
商晚期•青铜奚卣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诗经·大雅·江汉》
关于“卣”,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有言“草木实垂卣卣然也”,《尚书·文侯之命》中,亦载“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如许慎所说,卣为象形字,如同树上垂下的果实,而其形制,晋代学者郭璞有注释:“不大不小,在罍彝之间”,宋代学者邢昺则谓“卣,中尊也”,可知其大小适中,介于罍彝。
从目前出土的青铜卣而言,其出自于商朝及西周时期。其中,商朝的卣以椭圆形和方形居多,而西周的卣多呈圆形,器形的改变,也可见一脉相承。
如商晚期青铜奚卣,即为椭圆形,上有瓜形钮,两端出双翘角,极富张力,其造型典雅,纹饰繁复精美,雍容华贵,令人叹为观止。
▲商晚期•青铜奚卣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西泠2019秋拍
lot3585
商晚期·青铜奚卣
盖铭:奚。
器铭:奚。
带提梁高:29.8cm
RMB: 16,000,000-22,000,000
附:号签 “LONDON ESKENAZI C4856”。
出版:
1.罗振玉《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图版第二六页,民国七年(1918年)。
2.山中商会《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图版第二六号,日本东京,昭和七年(1932年)。
3.《中国殷周铜器展》第二六号,日本经济新闻社,1958年。
4.梅原末治《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第一册图版第五四号,日本大阪山中商会,1959年。
5.水野清一《古代中国铜器与玉器:殷周文化与铜器》图版第十五号,《东方艺术》冬日刊,1959年。
6.水野清一《古代中国铜器与玉》图版第七八、七九号,铭文第70H号,日本经济新闻社,1959年。
7.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览(一)》图版第二六一页,卣类第四九号,吉川弘文馆,1984年。
8.埃斯卡纳齐(Eskenazi)《埃斯卡纳齐——二十五周年》图录第五号,封面,英国伦敦,1985年。
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二三册第一二五二八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0.埃斯卡纳齐《私人收藏早期中国艺术》图录第十号,封底,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2016年。
著录:
11.吴大澂《字说》第九至十页,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12.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弟十第六页,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13.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表三第二二页,民国三年(1914年)。
14.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表四第八页,民国二十二(1933年)。
15.王辰《续殷文存》卷上第六七页一、二号,考古学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6.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拓本》卷四第四页第六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7.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二第三五页第二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18.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下册第四四八页第二五三六号,学生书局,1977年。
19.巴纳、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卷七第八册第七四五页,第一一六四号,艺文印书馆,1978 年。
20.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二七四二页第四九八四号,艺文印书馆,1983年。
21.《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册第零四七三四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至1994 年。
22.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第二一三页,青岛出版社,2007年。
23.刘雨、沈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七一零页第五一八四号,中华书局,2008年。
展览:
24.“中国殷周铜器展”第二六号,日本东京高岛屋,1958年。
25. “二十五周年”第五号,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1985年。
26. “私人收藏早期中国艺术”第十号,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2016年。
递藏:
1.罗振玉旧藏,晚清民国。
2.日本东京冈村小林(HisashiOkura)旧藏。
3.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EskenaziLimited)旧藏。
4.美国纽约罗讷尔德·劳德(RonaldLauder)旧藏。
5.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EskenaziLimited)旧藏。
6.美国纽约私人旧藏。
7.英国伦敦埃斯卡纳齐有限公司(EskenaziLimited)旧藏。
此青铜奚卣原为罗振玉旧藏,著录、出版可谓累累。铭文最早著录于吴大澂一八九三年自刻《字说》一书,罗氏代表作《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亦录有其旧影。
▲罗振玉
清末金石学中,吴大澂与罗振玉都是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其中吴大澂上承先贤余绪,而罗振玉又将此“以出土旧物考释”治学方式继承,使得考古学与古文字学脱胎于金石学,影响深远。
后来,因时局动荡,国内不少传世珍品都流向海外,其中包括日本大古董商山中商会。此青铜奚卣一九三二年出版在山中商会举办的《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图册内,并归东京冈村小林收藏。后复又在英国和美国辗转,分为伦敦埃斯卡纳齐、纽约罗讷尔德·劳德等现代藏家所有。
自晚清至今,该器出版、著录二十余次,并在多国参与展览。
▲民国七年(1918年)罗振玉《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书影
▲左:日本昭和七年山中商会《世界古美术展览会》书影
▲右:1959年 梅原末治《日本蒐储支那古铜精华》书影
▲ ESKENAZI 1985年版 25周年 图录书影
▲世界顶级古董商人朱塞佩-埃斯卡纳齐
此青铜奚卣,纹饰精美,为少见的满工技法,分三个层次而成。而且,蝉纹纹饰带型排列并重复构成镜像,高低错落,疏密结合,呈现出韵律美的变化统一,既对称又富有节奏感。
商代蝉的形象不刻画翅翼,有处于复育阶段的幼虫和成虫两种形式,盛行于商末周初。由于蝉纹长方形,横竖都可安置,多作为辅助纹饰,如鼎的腹部多竖式,有的在外部加三角形图案,又称三角蝉纹。在觚的脰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多横式。在瓜棱钮上作幼体蝉竖式排列,较为少见。
以“蝉”为装饰,即后世所谓的“蝉联”之意。又有“蝉嫣”一词,同样是寓意一脉相承而连续不断。
▲商晚期•青铜奚卣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西泠2019秋拍
盖部以钮为中心,设两长两短四条扉棱,四等分盖面。辅以兽面纹及云雷地纹,具足肃穆之美。
纹饰中兽躯向两侧展开,尾上爪下,爪前口下,饰一条扭动的蛇纹。盖侧翘角上勾,极似倒置的鸟喙。
▲商晚期•青铜奚卣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颈部两侧作短扉棱,其内则对称装饰两两追随的弯角鸟纹。其中,尾部上卷,两组勾弯,作静止形构成,未见有飞翔状,流行于商末周初。
颈部间有横沟纹相隔。腹部出四条等距的扉棱,两条为鼻基线,两条为分隔线,布满外卷角型兽面纹。兽面双目甚大,椭圆凸出,“一”字瞳仁。双角阴刻装饰,耳口起线勾勒外形。
高圈足部的纹饰,与颈部遥相呼应,惟鸟纹眼睛趋于平面,周身纹饰较为舒缓。
▲商晚期•青铜奚卣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提梁末端圆雕两个龙首,双目怒睁,甚是威严,两耳外翘,龇牙咧嘴,可见古代对神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的畏惧,同时也是统治者以此造型威吓百姓。
▲商晚期•青铜奚卣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ㄐ毌父戊方卣”,提梁末端亦是圆雕两个龙首,两耳外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ㄐ毌父戊方卣
亦或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顶卣,提梁处,同样是相似圆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顶卣
另据,一九一八年出版的《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中,该器提梁缺失,而一九三二年出版的《世界古美术展览会》中,已然修缮完整。民国所配的提梁与器身融合一体,修葺如旧,毫无违和,殊为难得。
盖内和器底上下对铭,作“奚”,为简式徽记。
▲商晚期•青铜奚卣 器盖 徽记拓片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器盖 徽记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器底 徽记拓片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奚卣 器底 徽记
西泠2019秋拍
关于“奚”,吴大澂《字说》专有一篇,文曰:
“奚字说。《周礼·春官·序官》:‘奚四人。’注:‘奚,女奴也。’又《禁暴氏》:‘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注:‘奚隶,女奴、男奴也。’又《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许氏《说文解字》训奚为大腹,而女部别出㜎字,训为女奴,此非造字之本意也。奚字最古者作‘奚’,见潘伯寅师所藏拓本卣文,象人戴寠数形,今朝鲜民俗负戴于道者,男子多负,妇人多戴,童仆亦有戴者,犹有三代之遗风,故女奴为奚,童仆亦称奚……”
▲吴大澂
《说文古籀补》中,亦有相关述及,更显此器之珍稀有绪。
▲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吴大澂《字说》书影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书影
○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诗经·周颂·丝衣》
《说文·鼎部》中载“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自古以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西泠2019秋拍
周代时,即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级森严之规定,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重器。
而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也是大名盛也。其原为清宫旧藏,载于钦命编纂的《西清古鉴》中,此后诸多金石学家都有著录,可谓来源有序,传承清晰。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西泠2019秋拍
lot3584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铭文:芮公作铸从鼎,永宝用。
RMB: 6,000,000-8,000,000
出版:
1.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西清古鉴》卷三第十九页,乾隆二十年(1755 年)。
2.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四册第零一八八一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著录:
3. 盛昱《鬱华阁金文》第二册二五号,稿本,清(1899 年以前)。
4. 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二第五九页,容庚校辑稿本,清(1899 年以前)。
5. 吴大澂《愙斋集古录》第六册第五页第一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
6. 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表一第三一页,民国二十二(1933 年)。
7.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拓本》卷二第五七页第四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8.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三第一八页第八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9.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二四九页,哈佛燕京学社,民国三十年(1941 年)。
10.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上册第一二四页第七一一号,学生书局,1977 年。
11.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第五三页第零八五一号,中华书局,1981年。
12.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三九一页第零九三七号,艺文印书馆,1983年。
13. 《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册第零二三八九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 至1994 年。
14. 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第二一三一页,青岛出版社,2007 年。
15. 刘雨、沉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三四六页第二六七四号,中华书局,2008 年。
递藏:
1. 清宫旧藏(乾隆二十年即1755 年以前入藏)。
2. 顾寿臧旧藏(顾寿臧为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次子,民国初年上海丝业巨头,收藏金石甚富)。
说明:
芮国之君为周王朝的卿士,一度地位甚高。成王临终之际,芮伯在顾命大臣中排列第二,显赫之世可见一斑。文献中称芮君为“芮伯”,青铜器铭文则多称“芮公”,然不乏称“芮伯”之器。
最早由清宫旧藏,著录于乾隆时编修的《西清古鉴》,晚清民国时期,盛昱、方濬益、吴大澂、刘体智、罗振玉、容庚诸多金石大家的稿本、书籍皆有论及。出宫后由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次子顾寿臧收藏。《西清古鉴》著录的芮公鼎共计三件,三鼎中有两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形制、纹饰、铭文、乃至皮壳都一致,属一位芮公的成组列鼎。除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藏器外,日本出光美术馆亦庋藏一件春秋早期芮公鼎,其腹部较清宫三鼎为深,两侧设附耳,铭文作“芮公铸飤鼎,子孙永宝用享”,年代稍晚。故本器是唯一一件留在大陆的传世芮公鼎,更是已知唯一可流通的芮公器。
《西清古鉴》一部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书。
其“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罍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释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所藏为世间所罕见,被奉为圭臬。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西泠2019秋拍
▲乾隆二十 年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西清古鉴》书影
▲乾隆二十 年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西清古鉴》书影
此鼎于乾隆年间收入宫廷,《西清古鉴》作“周铸鼎”,释文:
“右高七寸一分,深四寸六分,耳高一寸九分,濶二寸七分,口径九寸三分,腹圆二尺九寸五分,重三百一十五两。《左氏传》:‘臧宣叔娶于铸。’杜预注:‘铸,国名。’铭曰铸,是其征也。”
书中记载的清代尺寸与现代测量吻合,所描绘鼎的器型、纹饰、铭文布局亦相同。器身布满的熟润光亮绿绣,属典型的清宫传世皮壳。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西泠2019秋拍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西泠2019秋拍
此鼎方唇口,呈外侈之势,其上立耳微微外侈。器身辅以龙纹、鸟纹、鳞片纹穷曲纹或窃曲纹等,为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常见纹饰。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器底
西泠2019秋拍
鼎内壁一侧铸铭文三列九字:“芮公作铸从鼎,永宝用。”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铭文、拓片
西泠2019秋拍
传世典籍所称的“芮”,铜器铭文书本字作“内”。《左传》云:“芮,周同姓之国,在畿内,为王卿士者。”《吕王壶铭》有“吕王宝作芮姬尊壶”,确证芮为姬姓封国。《尚书》、《竹书纪年》、《左传》、《史记》皆载录有芮国史料,虽只言片语,却可知其始于商末周初之际,春秋时为秦穆公所灭,存国约四百年。
《尚书·顾命》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其中周成王临终之际,芮伯作为顾命大臣,名列第二,可见其地位之尊崇。
晚清民国时期,盛昱、方浚益、吴大澂、刘体智、罗振玉、容庚诸多金石大家的稿本、书籍皆有著录。
▲清(1899 年以前)盛昱《鬱华阁金文》书影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书影
此器后为南浔顾寿臧递藏。
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四象”之一。其有三子,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臧,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三人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臧最具声望。他扩大祖业,从单纯经营蚕丝商业转向缫丝工业,在20世纪初,顾寿臧已是上海丝业界头面人物。
顾氏兄弟同时又都是著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顾氏铜器收藏颇多,浙江著名金石收藏家邹寿祺曾为顾寿松编《两甗斋藏器目》,为顾寿臧编《石林山房彝器文字目》,顾氏还有一本金石著录《拾古录》,但内容不详,周庆云《浔雅》中的《顾氏藏器存目》亦有所载。
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则记载:
“顾寿臧字子嘉,乌程人。监生,分部主事。与兄寿松同居,收藏金石书画甚富,署其室曰石林山房。藏有鲁邍钟,内太子鼎,内公鼎……鲁伯厚父盘,富子上官豆等二十三器。”
其中“内公鼎”即文中着重强调顾氏所藏芮公鼎。小校经阁藏芮公鼎拓片,右侧有刘体智题跋“乌程顾氏两甗斋旧藏”。社科院编纂《殷周金文集成》采用的芮公鼎猗文阁拓本,左下方即钤印“顾氏寿臧”。
▲民国三十年(1941 年)容庚《商周彝器通考》记顾寿臧藏芮公鼎
▲左:小校经阁藏芮公鼎拓片
▲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
芮国青铜器自北宋以来陆续面世,著录最早的芮公瑚乃内府宝藏,收入吕大临的《考古图》中。自清代以来,芮国铜器发现近百件,然鲜有与芮公鼎相媲美者。
现存“芮公作铸从”器共计三鼎、三簋、三壶,皆清宫旧藏。依西周晚期礼制,芮公应配五鼎四簋,故此套礼器或有缺失。日本出光美术馆亦庋藏一件春秋早期芮公鼎,其腹部较清宫三鼎为深,两侧设附耳,铭文作“芮公铸飤鼎,子孙永宝用享”,年代稍晚。
所以,除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藏器外,本器是唯一一件留在大陆的传世芮公鼎,更是已知唯一可流通的芮公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芮公鼎(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芮公鼎(二)
此三件,从形制、纹饰、铭文、乃至皮壳都一致,更可见著录明确、传世流通的芮公鼎拍品,极具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
西周早期•青铜冉父癸簋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诗经·秦风·权舆》
簋,《说文·竹部》言“簋,黍稷方器也。”,为重要礼器之一。《诗经·小雅》中有载“於粲洒扫,陈馈八簋。”,《诗经·大东》中,亦言“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其与鼎呈奇偶搭配,有严格矩制。
▲西周早期•青铜冉父癸簋
西泠2019秋拍
lot3582
西周早期·青铜冉父癸簋
铭文:冉父癸。
说明 :此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底承狭边,兽首双耳,长方垂珥,敦朴稳定,雄浑庄严。口沿弦纹下浮雕带状凤鸟纹,左右对称,中心处各有高浮雕之龙首,高圈足亦饰以凤鸟纹带。双耳顶端为阔耳突鼻之兽首,耳身装饰阴刻长弦纹象徵獠牙或翅膀,垂珥为抽象浓缩的兽爪和兽尾。簋腹内有铭文“冉父癸”。簋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西周时代,在祭祀和宴飨时,簋与列鼎配合使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青铜簋出现在商朝中期,西周时期形式较多,此即为典型的西周早期流行的侈口鼓腹兽首耳式簋。
高:15.5cm
RMB: 900,000-1,500,000
出版:
1. 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览(一)》图版第九七页,簋类第一三六号,吉川弘文馆,1984年。
2. 杰西卡·罗森《赛克勒藏西周青铜礼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二卷B册第四一一至四一二页第五十号,赛克勒基金会、赛克勒博物馆、哈佛大学出版,1990年。
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八册第零三八五一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著录:4. 巴纳、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卷八第九册第八三四页,第一四七一号,艺文印书馆,1978 年。
5.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一零一七页第一八九八号,艺文印书馆,1983 年。
6. 《殷周金文集成》第六册第三二一八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至1994 年。
7. 刘雨、沉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四六九页第三五一七号,中华书局,2008年。
递藏:
1.美国纽约戴润斋(J.T.Tai)旧藏。
2.美国纽约亚瑟·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
▲西周早期•青铜冉父癸簋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周早期•青铜冉父癸簋 局部
赛克勒基金会及大都会博物馆编号
西泠2019秋拍
○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诗经·豳风·七月》
许慎《说文》中释义为“壶,昆吾圆器也。”,《诗经·大雅》中也有“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西泠2019秋拍
lot3591
铭文:元寿二年武库容四斗,廿斤八两。
说明:《 周礼·秋官·掌客》有: “壶四十。”郑玄注: “壶,酒器也。”许多青铜壶自带铭文,如曾伯陭壶铭 “:用自作醴壶。”也有自言用途,殳季良父壶铭 :“用盛旨酒。”金文中的“壶”字本为象形,似两侧有系的大腹容器。青铜壶自商代早期出现,一直延续到东汉甚至更晚,式样繁多,种类庞杂。此件方壶延续战国中期制式,盖呈覆斗形,折沿,四个坡面各矗立一圆雕凤鸟,四面及顶面各装饰羽翅纹。壶口外侈,颈部收束,圆肩,设四个铺首耳。深腹向下收敛,承以高圈足。壶颈部装饰三角纹,内部填充羽翅纹,腹部装饰三道羽翅纹带,圈足饰一块羽翅纹。铺首兽面的角、眉、面部亦由羽翅纹构成,盘转勾旋。口中所衔环上有三个出廓的羽翅,与汉代流行的出廓玉璧异曲同工。壶口沿两处刻铭,一为“元寿二年武库容四斗”,一为“廿斤八两”,标明其置放处所、容量、重量。值得一提的是,西汉元寿二年恰好为公元前一年。
RMB: 700,000-1,000,000
出版:
1. 罗伯特·普尔《古代中国的青铜礼器》,幻灯片讲座,纽约文学艺术出版社,1968 年。
2. 珍妮·苏《赛克勒藏东周青铜礼器(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二八三页图第五零点五号,美国纽约赛克勒基金会,1995 年。
递藏:美国纽约亚瑟·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得于1968 年以前。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汉元寿二年•青铜铺首耳羽翅纹方壶 铭文、拓片
西泠2019秋拍
○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钲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诗经·小雅·采芑》
钲为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钲
西泠2019秋拍
lot3590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钲
说明:钲的形体似铙,而比铙高大和厚重,俗称大铙。钲的鼓部短阔,体部为两瓦相复合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舞部正中有一管状甬,甬与钲体内腔相同,甬近舞部上,或有一宽旋。使用时,口部朝上,柄插入木柄座中。钲始见期不明,目前所见多认为是商代晚期,亦有西周到春秋之说,流行于南方百越地区。此件青铜钲甬起圆鼓的旋,甬、旋上佈满勾云纹。鼓部上方中间,凸起一矩形,形成高低错落,满佈勾云纹。鼓部下方,以粗壮的阳线绘兽面纹,除两目圆硕,其馀的冠、鼻、口、角等粗细基本均匀,线条内亦填充勾云纹,形成古朴稚拙之感。
高:49.5cm
RMB: 2,800,000-3,800,000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钲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泠秋拍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中,另有其余吉金重器,如青铜献亚疋天鼋对觚,器型、纹饰、铭文相同,成对传承,颇为难得。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
○
商晚期·青铜幸父丁盂
▲商晚期·青铜幸父丁盂
西泠2019秋拍
lot3588
商晚期·青铜幸父丁盂
铭文:幸父丁。
说明:青铜盂为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一般为侈口深腹圈足,有兽首耳或附耳。相对其他器物,盂存世量较少。通过其自名可知其主要用途是盛放熟饭,可能与簋配合使用,簋中饭取自盂中。盂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前段,妇好墓即有发现。盂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尚有所见。此件即典型的商代晚期盂,侈口,直壁深腹,底承外撇的高圈足。颈部纹饰带高浮雕三个龙首,三条短出戟,以龙首为中心,出戟为界,对称装饰首尾相随的弯角鸟纹,辅以辅以云雷纹地。腹部满工作百乳雷纹,亦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以之作为主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每一格边缘皆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则既长又尖锐。圈足六条出戟,对称装饰长冠龙纹,填充云雷纹地。腹部内作铭文“幸父丁”,为简式祭辞。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教授罗伯特·贝格利(Robert W. Bagley)教授考证,这种形制可能在渭河流域的先周文化比较流行。
高:18cm
RMB: 2,800,000-4,000,000
出版:
1.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中国商周青铜器(Archaic Chinese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第八号,英国伦敦东方青铜器公司,1989 年。
2. 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弗兰克·阿兹之收藏(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第七号,英国伦敦东方青铜器公司,2011 年。
展览 :
3.“ 中国商周青铜器(Archaic Chinese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第八号,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英国伦敦东方青铜器公司,1989 年6 月。
4. “ 弗兰克· 阿兹之收藏(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 第七号, 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香港亚洲艺术展销会,2011 年10 月2 日至7 日。
递藏:
1. 美国凯萨琳·西·汉考克(Katherine Sea Hancock)旧藏。
2. 美国纽约艾兰(Alan)与西蒙·哈特曼(Simone Hartman)旧藏。
3. 英国伦敦东方青铜器公司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旧藏,1989 年。
4. 比利时弗兰克·阿兹(Frank Arts)旧藏。
▲商晚期·青铜幸父丁盂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商晚期·青铜幸父丁盂 铭文及拓片
西泠2019秋拍
○
西周早期·青铜□甗
▲西周早期·青铜□甗
西泠2019秋拍
lot3583
西周早期·青铜□甗
铭文:□。
说明:甗是蒸食之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体用以盛放谷米,称为甑,下部为鬲,用以煮水,中间有箅,水蒸气透过孔进入甑内。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数量甚少。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已较为常见,特别是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甗是绝大多数殉葬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物,和鼎、簋、豆、壶、盘、匜组成一套礼器。西周早期青铜甗与商代晚期的基本相同,柱足较为细长,甑鬲连体,侈口立耳,分裆柱足,腹深比商代为浅,鬲体升高。此件青铜甗即是商末周初之器,造型特点偏西周初年风格。口沿外侈,其上有双耳俏立,耳作绞索状。甑腹部向下内敛,口沿下一周装饰兽面纹带。兽面纹以凸出的棱脊为鼻基线,除圆鼓的双目外,面部身躯皆以繁密的云雷纹填充。鬲较为高挑,分裆上浮雕简化的兽面纹。除内卷角、双目、耳、口外浮雕而起,其皆省略,无面部轮廓。两者纹饰都表现出商末周初兽面图案蜕化的艺术表现特徵。甑与鬲一体铸造,中间隔箅,箅有五个十字形开孔,穿有圆环与甗体相连。器口内壁有铭文“□”,为商末周初时期一族的族徽。
高:36cm
RMB: 1,000,000-1,800,000
出版:
1. 陈梦家《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第四一四页图(A)第一三二号,第二零九页铭(R)第二三五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
2. 杰西卡·罗森《赛克勒藏西周青铜礼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二卷B册第三三四至三三五页第三一号,赛克勒基金会、赛克勒博物馆、哈佛大学出版,1990年。
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七册第零三一二三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著录:
4.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第十九页第二三五号,台联国风出版社,1980年。
5.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第八九页第一四一零号,中华书局,1981年。
6.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八五八页第一五五二号,艺文印书馆,1983 年。
7. 《殷周金文集成》第三册第零零七八零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至1994 年。
8. 刘雨、沉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一三零页第九零六号,中华书局,2008年。
递藏:1.卢芹斋(C.T.Loo)旧藏。
2.美国纽约亚瑟·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
▲西周早期·青铜□甗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西周早期·青铜□甗
西泠2019秋拍
▲西周早期·青铜□甗 铭文、拓片、器内
西泠2019秋拍
▲西周早期·青铜□甗 局部
赛克勒基金会及大都会博物馆编号
西泠2019秋拍
○
西周中期·青铜虎首车辖蕉叶纹车軎
▲西周中期·青铜虎首车辖蕉叶纹车軎
西泠2019秋拍
lot3592
西周中期·青铜虎首车辖蕉叶纹车軎
说明: 軎是车马器,一般与辖成套使用。軎套在车轴两端,用以加固轴头。形状一般呈长筒形,一端粗一端细,粗端套接车轴。辖是车轴上的销子,呈长条形,插入轴末端的方孔内,以防车轮脱出。商代晚期出现青铜軎和青铜辖,铜制的軎与辖一直流行到西汉前期,以后便用铁制造。此组车器车辖圆雕虎首,写实而作,圆耳,两目炯炯有神,阔鼻大口,獠牙狰狞。车軎圆柱形,较细的一端浮雕蕉叶纹,与车轴相接的一端留有两个方孔,用以插辖。商周时期有着严格的车马制度,此器尊贵华美,当为贵冑在礼仪场合所乘之车的配饰。
高:11cm长:14.3cm
RMB: 80,000-120,000
出版:
1. 李学勤《中国青铜器赏萃(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第一零零至一零一页第三二号,新加坡国家文物局,2000年。
展览:2. “中国青铜器光辉的传承(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第三二号,新加坡,2000年。
3. “金木水火土:香港文物收藏精品展”,香港艺术馆,2002年至2006年。
递藏:思源堂何安达(Anthony Hardy)旧藏。
▲西周中期·青铜虎首车辖蕉叶纹车軎 局部
西泠2019秋拍
诗中吉金,其华灼灼,它所蕴含的鲜明时代符号,以及古代“天人关系”、“自然崇拜”、“礼乐制度”等,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李英:从《诗经》中的青铜器看周人的文化认同;《诗经》中的青铜礼器概述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Tonggutang%20%20The%20Book%20of%20Songs%20The%20Auspicious%20World%20of%20Bells%20and%20Dings.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