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ppt: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中华名山”画展,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古人描写“名山”的诗词,下列合适的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D.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教学“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外意识流小说专题阅读,下列选文合适的是( )。

A.《墙上的斑点》《春之声》

B.《尤利西斯》《三体》

C.《月亮与六便士》《活着》

D.《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

5.教学《荷花淀》,教师让学生在“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开展学习,播放了荷花淀实景视频,对该教师的行为,下列理解正解的是( )。

A.创设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能够还原作品描述的真实生活

B.创设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增强情感体验,实现深度阅读

C.未创设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不能发展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D.未创设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不能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场景

7.教学《六国论》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背景,展示了“秦灭六国形势图”,下列对教师行为的分析,合适的是( )。

A.回顾真实的历史,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B.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高校记忆和背诵课文

C.引入资源,增强了文言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D.深刻揭示历史事实,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9.某教研组研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列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合适的是( )。

A.任务群的教学应按照顺序逐一实施,循序渐进,达成学习要求

B.共同任务群在高中不同学段中的学习重点、呈现方式等有差异

C.学习任务群互为基础,同时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D.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相互交叉,学习方式各异,不断拓展深入

11.阅读关于《登高》的教学活动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设计一: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杜甫登高诗”的专题阅读,希望通过多首诗的比较阅读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杜甫登高诗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内涵。

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全诗,体会全诗以“悲”为核心的情感基调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课堂任务——为杜甫所登之山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旅游宣传语。

对上述教学设计的分析,合适的是( )。

A.开展对比阅读,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秀美河山的喜爱之情

B.学生阅读杜甫的登高诗,不能体会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C.拟写旅游宣传语与前一教学环节之间无紧密的逻辑关联

D.学生体会全诗的情感基调应安排在拟写旅游宣传语之后

13.阅读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必修教材某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学习任务面临下列问题:第一,如何聚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第二,怎样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基础上,梳理与探究语言运用规律,外化为表述与交流成果。第三,如何选定任务、项目、情景,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第四,如何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涉及的抽象思维过程与思辨能力转化为具体、可视的学习活动?

针对教研论文研讨问题的相关对策,不适合的是( )。

A.建立联结:综合“课标”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单元选文的特点,确定单元目标

B.明确思路:开展“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实践活动

C.设计任务:教师选定任务,明确教学方式,重视思维,细化具体的学习活动

D.物化成果:要求学生将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规范化,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15.阅读关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代文化参与”的“当代”是指以研究、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作为学习任务,即使是关注历史、探究传统,也须正视其现实意义。

“当代文化参与”的“文化”是指要以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去检视生活,发现更多有意义的课题。所谓“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而言更多地指向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当代文化参与”的“参与”是指介入生活,化被动地接受生活为主动地思考和改造生活,通过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研究文化课题,来展现语文的本质力量。

总而言之,让语文学习距离生活更近一些,解决问题更实一些,这便是对“当代文化参与”这一学习任务群朴素的认识。

对上述教研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合适的是( )。

A.“当代”的现实特质决定了任务群以当下热点问题为研究对象

B.“文化”的内涵决定了该任务群仅能够在城市地区的学校实施

C.“参与”的特性限定了该任务群的实施必然是跨学科跨领域的

D.“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能够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案例:

定力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理想信念与世俗纷扰之间,总有人像竹石一般,保持着排除纷扰和把我自己的定力。

②在艺术的世界中,只有坚持艺术个性,保持艺术定力,才能开创艺术的新天地。一幅《日出·印象》不仅让莫奈一举成名,而且标志着“印象派”的崛起,但这幅画第一次展出时,画面上“零乱”大胆的笔触,叛逆的画风,备受诽谤和奚落,有评论家甚至挖苦这幅画“毛胚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还完整”,但莫奈并未因此放弃对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他坚持用色斑表现自己对自然光线的瞬间印象,《日出·印象》以轻快跳跃的笔触,描绘了水光迷离的大海;《野罂粟》描绘了天光云影下明丽的自然场景。一生都在描绘自然光影的莫奈,晚年在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创作出巅峰之作——《睡莲》。是什么力量让患眼疾的莫奈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水中睡莲?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个性的坚持。

③通过这份坚持探索的定力,不仅成就了莫奈,也成就了一批与莫奈有着共同艺术理想的画家,正是这份“咬定青山”的执着和耐得住寂寞的定力,共同成就了新的绘画流派——印象派。

④在中国,也有这样坚持独特艺术追求、保持艺术定力的画家,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徐悲鸿反对在中国画技法上因循守旧,顾步自封,他一生致力于对西方素描、油画与中国传统国画相结合,在国画中引入西方的透视和明暗关系。徐悲鸿在欧洲学习油画,在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抗战时期,徐悲鸿创作的写意中国画《奔马图》,将中国画的浓淡干湿与西方素描的明暗透视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在他笔下,奔马刚劲有力、栩栩如生,那超强的冲击力仿佛要冲破画面,彰显了无所畏惧昂扬进取的精神。面对国画前辈的不满,西洋画家的不屑,徐悲鸿坚持打破中西壁垒,探索两者相结合的艺术新路,形成了中西合壁的独特风格。正是这份千磨击还坚劲的艺术定力,使他的作品驰誉世界,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⑤艺术家们只有保持品格的定力,才能具有艺术的定力,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作品。

问题:

17.请从第②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个病句,并分别修改。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原文

第三幕

第一场 城堡中的一室

国王: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

…………

波洛涅斯:奥菲利娅,你在这儿走走。陛下,我们就去躲起来吧。(向奥菲利娅)你拿这本书去读,他看见你这样用功,就不会疑心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了。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邪恶的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

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

波洛涅斯: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去吧,陛下。(国王及波洛涅斯下)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第六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启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验,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撰写“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的朗诵脚本并进行朗诵。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2022%20Teacher%20Qualification%20Examination%20Chinese%20Subject%20Knowledge%20and%20Teaching%20Ability%20Test%20Questions%20in%20the%20Second%20Half%20of%202022%20Senior%20High%20School.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